这是一个关于约定的故事:33年,两位黎族山村老师,和两代学生,以及一条河。
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,绵延着黎母山脉。黎母山下,奔流着大边河。大边河上没有桥,北岸三个村庄的人们世世代代靠涉水出山。河之南,立着简陋的湾岭镇大墩小学。
33年前,小学里来了个名叫王文周的民办老师,不经意间,他肩负起一个特殊的使命:接送河对岸的学生渡河求学。8年后,新来的民办老师王升超和他一起走入了这条河中……
33年,两位老师以脊背为桥,兑现了一个承诺,创造了一个传奇。
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┄┅
【 雨还没有停歇,大边河上浊浪滚滚,风呼呼地抽打着两岸的灌木。】
岸边,12岁的王小妹紧紧搂着弟弟,不住地发抖。
“同学们,不要怕!大家排好队!”44岁的校长王升超大声安抚着高田村和高湾村23个等待过河的孩子。转眼间,他已背着王小妹的弟弟冲进齐腰的河水中。
王小妹是最后一个等待校长背过河的学生。已经在湍急的河水中来回走了两个多小时的王升超,显然非常疲惫了。这个时候,他的习惯是需要一支香烟提提神。他点燃一根红梅烟,一边将它叼在嘴上,一边气喘吁吁地背起王小妹,再度踏入激流中。
当他们到达河心的时候,河水突然猛涨了!水漫过了王升超的脖子,他明白,水还会涨。在往常,水这么深的时候,他就得凭借工具过河。但此时,要退回去已经来不及了。
王小妹呜呜地伏在老师背上哭起来。王升超心里一紧,但立即故作轻松地大声说笑:“怕什么哩!信不过老师吗?老师潜水本领很高哦,在水底下走也不会有事!”说完,他费力地双手把王小妹举过头顶。
河水先是淹到了他的嘴巴,浇灭了他只抽了一半的烟,接着漫过他的鼻子,漫过他的眼睛。渐渐地,汹涌的河面上,连王升超的头顶也看不到了,只见一双大手举着一个女孩,向对岸艰难而坚定地移动……
同一时间,2008年9月底的这个下午5时许,相同的一幕也发生在下游两公里的河面上:53岁的老教师王文周,正在背送搭择村的15名学生过河。
【 他没有料到,这一承诺会是那样沉重,沉重到要用一个人半辈子的时间来兑现。】
对王文周和王升超来说,遇到那样的惊涛骇浪,实属家常便饭。如果大边河不是那样可怕,也就不会有33年前的那个约定。
1976年9月1日,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,也是王文周成为大墩小学民办教师的第一天。他发现河对岸高田村和高湾村有三个孩子没来报到,中午的时候,他趟过齐腰的河水,湿淋淋地去孩子家中询问缘由。
“我们也想让孩子上学,可是过河不安全。”家长的理由只有一个。是啊,谁不想让自家的孩子多读书多识字,将来去山外看世界?可是人命关天,孩子出了事谁来负责?21岁的王文周沉吟片刻后,昂起头说:“这样吧,我来接送他们上学!我水性好,又是本地人,熟悉这条河,你们相信我:只要我在,孩子就不会出事;我不在了,也要尽量让孩子在!”
王文周自己也料不到,这一承诺会是那样沉重,沉重到要用一个人半辈子的时间来兑现,沉重到将要把他从小青年变成两鬓苍苍的老人。就在那一天,这个只有3元月工资的黎族民办教师,开始了他33年以背作桥的壮烈生涯。
1984年,同样是民办教师、同样是本地黎族青年的王升超成了王文周的同盟。他说:“文周老师承诺做到的,我也一定会做到!”
2009年2月23日,记者来到两位老师接送学生达33年的河边,见到这两任大墩小学的校长时,已是他们快要老去的时候,王文周已经54岁,王升超也45岁了。
每年的9月10月,是黎母山区的雨季,是大边河咆哮发怒的季节。在河中遭遇惊涛骇浪的日子,几乎每年都要延续60多天。而王文周和王升超已经多少次趟过这条河,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。王文周说:“你就算雨季吧,一年中只算45天,一天来去4回,每回各送10个学生,再分别乘以33年和25年。”
乘出的数字令人心惊:按最保守的计算,33年来,两位老师趟过大边河超过10万次!
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半上课,七点整,王文周和王升超就会分头来到高田村、高湾村和搭择村的河口,把没有家长送的学生背过河来。中午放学后,背孩子们回去——学校条件差得连食堂都没有,孩子们不回家就得饿肚子。下午两点再接,四点半再送。特别是雨季,这就像军规一样雷打不动。
水深的时候,两位老师一天得换四次湿衣裤。水浅的时候,衣服湿得不太厉害,他们也就懒得换了。经常是,他们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给学生上课,直到风把衣服吹干,或者靠体温把衣服暖干。看着老师湿淋淋地站着上课,学生们心里好难过,偏偏老师还要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,这让学生们更难过。六年级的柯蒲菊带着哭音说:“老师好可怜啊!”
就这样,两位王老师背过了两代人,背大了几百人。
|